你好!师大。与你相识已经21个年头,如果按生命来算,至少1/4的回忆与你有关。
2001年我跨入你的怀抱,那年我17岁。对于未来无限的憧憬,而你为憧憬插上美丽的翅膀。师大在兰州所有高校的校园风貌上是数一数二的,宽阔的校园,自成一体的美景,曲径通幽的各处景观,永远让你惊叹的校园一角,可能大学四年毕业,某个地方你还未知。他是迷人而博大的。东至文物遗迹的水塔山,西至熙熙攘攘的兰天公寓,北至八十年代古朴风格的大板楼,南至苏联风格的理科楼。其间囊括了艺苑广场、美术楼、学思园、逸夫图书馆、理科楼大道等迥然不同的小景点。从西到东,漫步大约也得半小时才能走完,可见校园之大,所谓大学之大,直观可见。
如果用味道来形容师大,那么一定是丁香的味道,五月飘香、丁香花开、诗词绕梁,久久让人不能忘却,那一抹紫、那沁人心脾的芬芳告诉你时光温柔,岁月静好。师大的春是最美的,春风里洋溢的不仅仅是花香还有青春的身影,在春天绽放。青春靓丽的女孩子、精气神儿十足的男孩子们在五月的晴空下开始卸下厚重的外套,穿着T恤、牛仔行走在校园里,空气中浮动着花香和阳光,那一幕写满了美好和青春。这就是大学校园!
师大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带给你的感受是多样的,周内的喧嚣、周末的沉静。校园和住宿区的分开,让彼此有了各自的空间。相聚时喧嚣,分开时恬静。校内的现代建筑与转角遇到的老式建筑相结合,构成了他的厚重和历史感。偶尔选中在旧文科楼抑或阶梯教室上课的时候,进入其中总感觉自己宛如电视上看到的大学生般,穿越到八九十年代。绿色的墙裙,年久发黑的木纹桌子,加上嘎吱却依然完好的连体椅子,让你不禁感叹其经受了历史的洗礼,送走了不知道多少大学生。
师大最古老和僻静的地方是原旧文科楼后面的一颗核桃树处。据说这颗核桃树的树龄要远远早于学校的历史。当年学校建校征地时,地的主人,一位纯朴的西北老太太提出了条件,土地可以让出来,但是要求不能砍伐这几棵核桃树。因为树上结的核桃是他们家油盐酱醋的经济来源。当时征地的老师爽快地同意了她的要求,于是这几棵核桃树就成了西北师大校园里的一处原生景观。其实这样的故事不止这一处,师大建设者们,在改造校园,修建教舍的时候对原生地的树都是应保尽保,让树在校园里能蓬勃生长。这也是为什么东苑餐厅与教学9号楼中间的那条小道上留着一棵大树在路中央,过往的车辆只能从旁边绕行,就是选择保留这棵树,师大人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不易,于是义无反顾地尽可能保护每一棵树。核桃树与旧文科楼都成为师大的象征,他低调、沉稳、在僻静中春华秋实,只为结果与奉献,却从未要求过多余的养份和水的滋养。这不正和地处西北,默默耕耘教育事业的师大一样么?
师大老师的淳朴和奉献亦如此。受教4年到后来自己踏上讲台,我每每感念一位吴姓老师给我们上软件课,因为机房有限,周内排满了课,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实操,所以他每个周六下午开教室让愿意去的学生练习制作。每个周末雷打不动,尽管后来去的也只有我们三四个人,他也依然坚持来,只为学生能多练习一会(那个时候学生们很少有电脑,即便有电脑也没有能安装的专业软件)。现在回想起来,能付出自己的时间来给学生,这种质朴的付出真不容易做到。每感念与此便觉惭愧,自己可能做不到这位老师这般,于是更加佩服老师不求名利的默默付出。
2002年,你100岁,我18。我很激动,因为每一个仪式,也因为中国历史上没有几所高校能享誉100岁的高龄寿诞。我有幸见证,至今还记得校园里到处红色的旗子和2002的标志。那时候校园可以聚集,操场上搭建了演出的舞台。人群中坐在下面的我看不到演出,只记得满眼的彩旗飘扬,那年的秋天很美。
2022年,你120岁,我38。我依然很激动,因为我真正成为你的一员。我有幸见证了你的发展,看到文科实训楼的竣工、如意湖的落成、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一代代师大人的奋斗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也见证了疫情下师大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的苦苦坚守、辛酸和付出,唯愿山河无恙,春暖花开,再听丁香花下的郎朗书声。
十年,续约。你好!师大。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