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家风作为一种氏族家庭文化,萌发于中华传统文化,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在家族或家庭范围内延续传承。中国的家风历经五千年时光洗礼,是为人处世的智慧结晶,也是代代相传的治家格言。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当以身作则,传承优秀家风,引领时代新风。
忠厚传家永,诗书继世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影响会对孩子的成长走向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许多家庭智慧的结晶。教导人们从德向善的《庭训》《诸葛亮治家格言》,帮助后人修身养性的《诫子书》《颜氏家训》《苏洵家训》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家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多样的形式,学习和掌握传统家风的各种思想精华以及新时代家风的各种新要求,对家庭成员树立正确世界观、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有着很大的助推力量。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社风清则社稷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国家的缩影,它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教养,如指路明灯般指引着人生的航向;如条例一般,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家风对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家风不仅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更关乎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
家风连着时代,时代呼唤家风。良好的家风值得我们敬畏,值得我们身体力行传承它。一个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倘若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家教,那么,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将获得无尽的能量。所以,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发挥优秀家风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挖掘优良家风,践行教书育人
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做人。“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这首脍炙人口的《中国功夫》 每每响起都会给我无限地触动。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要挺直腰背做人”已深入骨血,当我看见习总书记代表党作二十大报告时那笔直地腰背,我就会感觉到亲切与心安。小的时候我总喜欢驼着背看电视、走路,坐没坐相站没站相那种,每次都拿父母的话当耳旁风,怎么舒服怎么来。父亲却恰恰与我相反,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挺直腰背的,当时我还觉得他有些死板呆滞,不懂享受,直到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我才逐渐领悟了父亲的苦心。那一天,我们一家人围坐炉火旁取暖,我蜷缩着身子贪婪地汲取火苗的温暖,全然不顾“站如松,坐如钟”的体态。而坐在我身边的父亲,却与往常一样,笔直地挺着腰背。他那样哪能抵御寒风呢,我暗自腹诽,他却注视着火苗突然发声:“孩子,你见过在大雪中傲然挺立松树吗?古人这样描写它‘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任它满天风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背终年端正,做人也是一样,只有挺直腰背做人,才会赢的尊重。今日你面对的是冬日寒风,你为了取暖,弯了腰,他日面对困难呢,也要如此吗?”短短几句,直击心灵,让我愣在了原地,是啊,惧怕寒冷是本性,可面对寒冷挺直腰背却能控制,面对困难亦是如此,不向任何困难弯腰、不向任何诱惑弯腰。那晚,炉火的光打在父亲的脸上,照亮的是父亲的眼中的坚韧,是想教会我们挺直腰背做人的决心。而如今,在习总书记的眼中,我看见了同样的坚韧,看见了挺直腰背建设中国,带领人民走光明大道的决心。反观,这似乎是家风与国风的重叠。
勤俭节约,拒绝骄奢。“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总愁人。”白居易想与妻子共白头,但也不忘“庶保贫与素”,“清白遗子孙”,望妻子安贫守己,勤俭持家,将清白的家风传统传承给后代,但如今部分青少年啃老,不愿付出,只顾争抢名利,甚至出现为争座位而唇枪舌战的,部分人为了利益而招摇撞骗;如果严格朴质的家风得以传承并践行,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怎样改变这样的风气?想到这里,我不禁感谢我的家庭,让我养成了如今节俭的习惯。我们家不算很富裕,但日子还算过的去那种,母亲每月都会给我一些零花钱,让我自己学着记账和打理。如果消费合理,母亲还会给我额外的小奖励,这使得年幼的我非常开心,也在母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学会了节俭质朴。奢华不代表富有,朴素也绝非简陋。一些人为了虚荣心而争相攀比,甚至去消费自己经济实力承担不起的奢侈品的时候,我只是莞尔一笑,默默衡量盘算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东西。房子无需太大,车子无需太好,水电气要节省着用,这些是母亲教给我的东西。“我们没有资源,有的只是两只手”既然是靠双手创造财富,应当好好珍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品鲈鱼美,勿忘却“出没风波里”的艰辛,食盘中餐,须记“田家秋作苦”的汗水。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我们仍要保持勤俭节约,牢记勤俭是一种美德而不是被取笑的理由。
教书育人,将做学问与做人紧密相连。知识指导行动,行动检验知识,知道道理远远不够,还需要知行合一躬身践行。在师大求学和工作的经历,让我对家风校训的理解从浅入深,于不断地反思成长中,清晰自己的责任使命。做人是最基本的,有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自律意识,才能做好学问。孟母三迁,只为给孟子寻求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说,良好的家风促进了一代大儒的诞生。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环节。许多伟人的成就都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但是当下来讲,我们国家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素质的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等等都是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家风家训教育的开展,丰富大学生教育的内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信和历史使命感。作为一名教育学的老师,我认为在教育中更应该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点,积极挖掘传统家风的精华,躬身践行“知术欲圆,行旨须直”校训,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去。
传承优良家风,树立时代新风
优良家风需要传承。“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我总会通过给学生讲述故事或者躬身实践来教导学生们堂堂正正做人,勤俭节约持家。作为老师的我,或许难以改变学生家庭里的一些不好的家风,但可以通过自身影响,潜移默化地进行熏陶,教会他们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孩子,怎样从自己这一代,养成良好的家风,并给家风以敬畏。我在教学中时时强调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无论时代的浪潮在何处,世界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教形式、崇尚优良家风,把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引入课堂,引领广大青年树立正确家庭观。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高度重视家庭育人的重要作用,选取学生身边可知可感可亲可近的典型家庭,让学生直观感知“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号召学生谦恭自省,正确把握忠孝、义利关系,既追求小家庭的幸福和谐,又追求国家和民族的更好发展,实现家国情怀、天下为已任的统一。通过家庭教育进课堂,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起重言传、更重身教的鲜明导向,努力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心无旁骛地追求理想、实现理想。这也是我对“知术欲圆,行旨须直”校训精神的践行。
所谓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躬身亲行做好榜样。我始终觉得师者应该如春风化雨一尘不染,自此后浪便胜出于蓝。所以,我仍坚守当时的教育报国的初心,用我的肩膀承担起筑梦育人的使命,躬行优良家风,引领时代新风,当下、未来,亦如此。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